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591章私宴(五)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“政事之上真是千头万绪,神仙来了也别想做到尽善尽美,很多时候都是抓大放小……对了,今年勾决的人又多了一些。

温卿回去让他们慎重些,刑部去年说是要清查积案,大唐立国也才六载,什么是积案?要定的清楚些。

民怨大的也就罢了,难道前隋时官逼民反的那些也要追究?”

说着说着,李破已经皱起了眉头,他可不想看到一出出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戏码。

当初战乱迭起,说上一声官逼民反都算轻了,杨广以及他的臣下们根本就是把全天下的军民当做了牛马,任意驱使杀戮,没有一点顾忌。

上行下效,当时地方上的大族豪望做的也不遑多让,趁着世道乱了,有的拉起队伍干脆的造了反,有的则没有任何章法,只知勾结起来,盘剥百姓。

等到百姓忍无可忍,揭竿而起的时候,郡县中的官吏,以及世族中人逃的逃,死的死,人头落了一地,鲜血也没少流了。

瞧瞧那些沐浴着血色顺势崛起的诸侯,一多半都是像窦建德,杜伏威这样的草莽豪杰,就知道隋末战乱和汉末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。

汉末战乱的过程很复杂,先开始是乱臣贼子祸乱朝堂,接着才是农民起义,然后很快便为各地豪强所镇压,转变成了贵族诸侯间的杀伐。

而那时诸侯争雄天下,很长一段时间诸侯们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来争取大义名分,也就是说大家还奉汉室为正统。

相比之下,隋末战乱就没那么复杂了,一开始就是从下到上的分崩离析,立国也才数十载的前隋,一旦根基动摇,就是房倒屋塌,朝廷威信尽失,群雄逐鹿间,甚少有人顾及杨氏宗室如何如何。

也就是李破时常念叨一下文皇帝的好处,让臣下们揣摩清楚了些皇帝的心意,杨广那厮不用说,亡国之君,罪无可赦。

但杨广的过错不掩杨坚之功,父子要分开来看,所以修订隋史的时候,杨坚的功绩是得到了承认的,满篇不乏溢美之词。

不然的话,前隋二世而亡,有杨广那么一个败家子,文皇帝和文献皇后的功绩估计要被弄掉一多半。

后来的很多人还学会了“独立思考”,这玩意好用的很……给历史上公认的暴君翻案就是一个很别致的游戏,就像大家来找茬一样,只要你足够专注,总能从错误的人身上找出正确的点来。

好吧,扯的有些远了,大唐平定天下之后,很多幸存下来的贵族人家又回到了故乡,基于大唐的国策,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搞清算,也怕自己成为清算的对象,所以还算老实。

可六年过去,风平浪静,那么借着朝中发布的清理旧案的由头,把那些当年闹的很凶的人揪出来,砍下脑袋是不是就是很正常的操作?

刑部的本意其实是有鉴于这些年朝廷一直想要稳定地方统治,采取了诸般怀柔手段,不问良莠,都是一副既往不咎的样子。

这也就让一些杀人放火,无恶不作的恶徒钻了空子,各处有名有姓的大贼头纷纷销声匿迹,有的确实是死了,有的则就是個失踪而已。

他们大多更名改姓,借着朝廷重定户籍之隙,重做顺民,有的甚至混进了官府,这两年吏部清理冗员,就查出了不少来历不明的家伙。

大部分都是以各地降人作为掩护,可你要问他是谁的部下,他就开始胡言乱语,这种多数就是没干什么好事,流落在此的贼人。

刑部想要清理的其实就是这些人……

可政事就是如此,目的挺好,过程就比较曲折,最后得到的结果……不说也罢,挺好的经被人给念歪了是常有的事。

就说刑部去年六月的时候才上书建议清理旧案,年末勾决的人比去年就上升了三成,大多都是刑案。

其中不乏灭人满门,屠村,拦路抢劫杀人,放火毁尸灭迹之类的恶性案件,一看就知道不是近两年犯下的罪行。

这让李破一下就警惕了起来。

…………

萧禹看向温彦博,这是尚书省的政务。

温彦博稍一沉吟便说道:“此事臣与杨尚书商谈过的,清理积案从元贞三年始,之前的一如陛下所说,民愤极大的匪人,官吏也在清查之列。

章程去年也已商定,由各道报上积案,大理寺,刑部,督查寺共审,然后由各道进行清查,一旦查实,最少……也应流配,大致上今年便能清查完毕。

不能破获的列为悬案,每年交由专人追查,自此之后,也就真的是既往不咎了。

臣以为这是好事,想那窦建德起于山东,猖于河北,麾下良莠不齐,即便归降,一些贼人也是满手血腥,挥之不去。

当年事急从权,容得他们归于田园,可如今大势已定,也该是他们认罪伏法的时候了。”

李破捻着酒杯,心说这是要翻旧账啊,而且隐含的意思也很明显,就是要秋后算账,清理最后的隐患。

尤其是河北窦建德所部,当年那些祸乱河北的大贼头死了不少,可最后归降的人也有不少还活着呢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